信安每月觀點(2021年6月)
問:信安資金管理(亞洲)投資管理團隊
答:信安資金管理(亞洲)高級投資策略師陳曉蓉
問:環球經濟復甦前景如何?
答:今年以來,受惠環球經濟復甦、疫苗的進度及大規模財政貨幣政策的延續,環球經濟前景持續改善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早前將今明兩年全球增長預測上調。不過,世界各地的經濟復甦時間及步伐不一,增長力度亦存在明顯差異。當中,中國及美國是環球增長動力火車頭,美國GDP預期可在今年超越疫情前水平; 而中國經濟的增長步伐領先。其它發達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要恢復到疫情前水平,或仍需等待明年才能實現。
財政政策是帶動環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。疫情爆發以來,不同國家推出大規模財政措施支持經濟,令2020年全球公共債務達到接近GDP 100%的創紀錄水平,比例較疫情前大幅上升超過一成。縱使大規模財政刺激令通脹壓力顯著升溫,債市孳息率上升令金融狀況收緊,不過,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,財政或貨幣政策或仍需維持適度寬鬆,以確保利率維持低企,支持相當的赤字水平。
不過,財政政策空間造成部分成熟與新興市場復甦速度不一的現象。截至今年三月,根據IMF數據,美國已推出的財政措施規模相當於2020年GDP的25%;早前美國總統拜登向國會提出首份財政預算案,尋求6萬億美元預算,可見部分成熟市場有能力繼續增加政府支出。然而,其它較低收入國家則面臨財政政策空間不足的問題。截至三月,新興市場整體已推出的財政措施規模只有4%,拖慢區內經濟復甦進程。
疫苗普及程度亦是影響經濟復甦速度的關鍵因素。整體而言,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規模愈來愈廣泛,截至五月底,全球已接種接近20億劑疫苗,以全球人口推算,接種比率超過12%,數字穩步增長。不過,我們正面對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,高收入國家疫苗接種速度比低收入國家快超過30倍。例如在美國,疫苗數量足夠覆蓋46%的人口;但在人口較多的亞太區,情況並不一樣。亞洲接種率偏低,全區平均僅5%左右。除了中國及香港外,多個主要地區包括南韓、印尼、泰國、台灣等國家疫苗覆蓋率仍然偏低,有個別地方甚至低於1%。區內疫情走勢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。
問:您對亞洲地區看法有何改變?
答:有別於在接種比例相對高的地方例如美國,確診人數較高峰時回落九成;而覆蓋比率較低的地區如亞洲,新增個案的走勢依然反覆。五月初時,印度日增個案曾創40萬新高,第二波疫情感染上升的速度亦明顯加快。其他個別亞太區地方如馬來西亞、泰國及台灣的疫情亦相當嚴峻。為應對疫情,區內不同國家都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,導致亞洲整體疫情控管指數再次向上,與歐美的情況相反。股市表現亦受到影響,今年以來,美國與歐洲股市分別錄得雙位數回報,相反,亞洲股票回報只有低單位數,表現落後。
礙於區內疫情進展,我們近月下調了對亞洲股市的看法,惟仍然給予輕微看好的評級。我們相信,隨著疫苗在亞洲進一步普及,區內疫情有機會在第三季進一步受控,當防控措施放寬,將有利亞太區經濟重拾動力。例如印度、印尼及菲律賓等,在疫苗接種人數持續上升帶動下,確診案例升勢亦暫時趨緩。
疫情以外,投資亞洲不宜忽略美元走勢。踏入第二季後,美匯指數再次回落至90水平,亞洲貨幣隨即扳回第一季跌幅,重拾升軌。在美國財政、貨幣政策方向不變的前提下,美匯指數短線或於90水平徘徊,暫時缺乏條件顯著反彈,有利資金流向高增長市場如亞洲。事實上,亞洲是美國以外,在今年以來流入規模較大資金的地區。截至五月底,亞太區股市錄得過千億美元淨流入。資金持續流入,我們相信與亞洲經濟增長前景、區內股市股息水平較高及基本因素相對吸引有關。隨著亞洲疫情逐步緩和,區內股市或具潛力再度領先其他主要市場。
問:中國經濟增長趨緩,人民幣未來能否維持強勢?
答:第二季以來,隨著美元重拾跌勢,離岸人民幣(CNH)從6.5至6.6美元水平,一度攀升至6.35美元,升幅超過3%,創出三年新高。參考反映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貿易夥伴的 CFETS匯率指數,則曾升至超過五年高位。為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,人民銀行十四年來首度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,官方報章亦多次發表評論文章,嘗試管理市場預期。
以中國四月外幣存款餘額1萬億美元推算,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,相當於凍結境內約200億美元的流動性。隨著銀行體系內的美元流動性收緊,境內外匯資金成本或將提高,此舉旨在減輕境內外匯市場美元沽壓,並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。措施公布後,美元兌人民幣連日回升,惟多方面基本因素支持下,人行此舉未必能扭轉人民幣短期持續向上的預期。
中國經濟去年領先全球率先走出疫情陰霾,基數效應下,今年第一季經濟勁增18.3%,尤其內地外貿表現顯著改善,貿易順差持續增加。雖然踏入第二季後,不同領域的經濟數據均顯示,內地經濟增速或將放緩,但全年經濟增速或仍將高達8%左右。因此,內地政策傾向保持經濟穩定的同時,亦將著手解決長期結構性問題,例如高槓桿及潛在資產價格泡沫等。不難推斷,無論財政抑或貨幣政策將繼續正常化甚至逐步收緊。
四月廣義貨幣(M2)按年增長8.1%,數字創兩年新低。和三月份比較,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均大幅下降約45%。我們相信,人民銀行年內將繼續通過不同的政策工具以維持適度流動性,整體方向中性偏緊。中國四月PPI創三年半新高,按年升6.8%;雖然暫時通脹維持溫和向上,不過,隨著需求持續改善,在今年較後時間,原材料價格的升勢或逐步反映在物價之上,人行難免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。
基於美國預期通脹持續上升,當地10年期債息自年初持續攀升令中美利差收窄,惟當前美國與中國財政與貨幣政策方向存在明顯差異,美國債息升勢踏入第二季後喘定,中美利差維持在較高水平,對外資增持人民幣資產仍具一定吸引力,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。自去年五月以來,若以離岸人民幣計算,人民幣匯價從7.2美元低位回升,一度攀升近12%,短期而言,從技術指標去看,有機會上升至6.3美元。
中長線而言,人民幣走勢將主要取決於美國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。考慮到核心通脹必須較長時間持續高於2%,暫時而言,我們傾向相信最快要到2023年較後期,才有條件加息。隨著美國經濟產出重返疫情前水平,聯儲局有機會於明年逐步縮減買債規模,局方或於今年第四季向市場表達收緊政策的訊息,美元屆時走強的可能性將提升。因此,人民幣或於今年較後時間回吐部分年內升幅,美元兌人民幣年底目標暫看6.5美元。
(於2021年6月3日撰寫)
信安資金管理(亞洲)
高級投資策略師 陳曉蓉